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古琴艺术(广陵琴派)

古琴艺术(广陵琴派)

关键词:扬州文化,古琴艺术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扬州热线门户网站
  • 电 话:0514-87206529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0514rx.com
  • 感谢 jsyz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01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广陵派古琴艺术是中国古琴艺术重要的流派之一。广陵琴派形成于清代初期,其创始人物为徐常遇(字二勋,号五山老人)、徐琪(字大生,号古琅老人)。徐常遇上承虞山派而又以“淳古淡泊”自成一家,于康熙元年(1662)前后编著了《琴谱指法》及《响山堂琴谱》,后其子徐祎于康熙四十一年(1702)重编后更名为《澄鉴堂琴谱》,共收入琴曲 37首。徐琪曾历游燕、齐、赵、魏及吴、楚、瓯、越间,遍访高士并汲取众家之长,精细推敲 30 余载,于康熙八年(1669)编成《五知斋琴谱》(后刊刻于 1722 年),除收入琴曲 33 首外,还附加解题、后记、旁注及琴学论述多篇,成为广陵琴派影响最大的一部琴谱。清乾嘉时期,广陵琴派又出现一位代表性人物吴灴(17191802),其编辑的《自远堂琴谱》在继承“二徐”琴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发展,所收入琴曲达 91 首(包括琴歌 30 首),堪称清代琴谱之集大成者。清代晚期,广陵琴派相继又有一些琴谱问世,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其琴学内容。其中较有影响的:一是秦维翰(吴氏第三代弟子)所编《蕉庵琴谱》(1867),二是僧空尘(秦氏再传弟子)所辑《枯木禅琴谱》(1887)。民国初年,以孙绍陶为首的一批广陵琴家(有王方谷、胡滋甫、夏友柏、高治平等)共同创建了“广陵琴社”,以弘扬广陵琴学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,至1935 年琴社也由初创时的 10 余人发展到50 多人。从 1935 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广陵琴社多次在扬州史公祠内梅花岭举行雅集,国内诸多知名琴家前来参加演出活动,进一步扩大了广陵琴派的影响,促进了诸派众家琴技的交流,为推动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5523012664 传真:15523012664 邮箱:627527792#qq.com
地址:重庆市秀山县 邮编:4099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